strange things happen in the dead of night





—————————————————

我与恶鬼跳探戈。

美丽犹如瞬间的永生




BGM:walking blind——by:Adian Hawken/Carina Round




                           ——关于jocker的美学浅谈




前言:



“完美的美学电影。”


“关于美国阶级分歧有力的描述。”


“主演的演技出神入化。”


只要是关于Joker的评价,全网80%以上都可以这么概括,或者说把phoenix和另一位天才,希斯莱杰相互比较。这样的影评和雪花一样漫天飞舞,虽说价值颇高却读多了也索然无味。于是我就决定另辟蹊径——不再直接从电影分析的角度入手,让我们从莎乐美谈起吧。



一.关于其他作品延伸到小丑的讨论


“哦,约翰,我终于可以亲吻你了。”


莎乐美这么说,在血泊里吻上约翰头颅冰凉的嘴唇 。



王尔德的莎乐美绝对是在美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影响。虽然题材采取于圣经,人物经历和故事刻画都没有太大出入,但是这部剧将永恒的美丽刻画到巅峰造极的状态。在这剧情结束的最后一刻,时间停止了,过去被否定了,未来也被否定了,空间的感受被无限放大,整个世界凝固在一股弥漫着血色的恐怖而诡异的极端美丽的画面里。莎乐美就是戏剧舞台上有着癫狂,冲击力,瞬时,却又充满漫长而永恒的美丽的道林·格雷的肖像画。



而不仅仅是王尔德,历史上近乎所有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对于美的瞬间性和延展性耿耿于怀。莎士比亚在著名的sonnet18里,将美丽的爱人[1]比作夏日的阳光,玫瑰,并提到这些东西都是短暂而易逝。一个夏天匆匆而过,鲜花终将枯萎,绿叶也不会常青,所有的美丽事物都是那样的脆弱,于秋风中凋零婉谢。但是美又是可以永恒的,就像这个夏天过去了明年依旧拥有夏天,第二年玫瑰依旧盛放。就算他们入土为安肉身化于硝粉,只要这篇诗篇长存,他爱人的美丽就不会褪色。“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于是他爱人的容貌就这样凝固在时光的单词里,被五百年后的人群想象。



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将时间抛在脑后,只是单纯的在空间上展现完全的纯美的经典案例。可以说关于何为美的定义里面,只要让观众忘记时间流逝,只是单纯的沉浸在惊艳和赞叹之中的,都称的上是美学的赞赏。那么这一部关于joker的电影,也就在另一方面将暴力美学渲染到了极致——每一帧画面,尤其是当小丑坐在警车之中,望向窗外火烧如同晚霞,于硝烟和尘土里炸裂崩坏的哥谭,在大街上狂欢的混乱人群,配上Cream的White Room,就算你完全不赞成电影的价值观,也不可能不被这像莎乐美亲吻约翰一样的一幕场景惊艳到。



二.论暴力美学:我们为何被混沌和悲剧吸引



提到暴力美学,不可能不说出来的一个名字就是昆丁·塔朗蒂诺。当然了昆丁拍b级片出家,所有的片子里面都有那么些黑色幽默,歪不着调的那种讽刺感觉。就像在《无耻混蛋》里直接炸掉希特勒看剧的法国影院从而结束二战那样,观众和演员在昆丁的电影里都免不了跟着他跑,演着看着都能流露出二痞子的滋味。这一点和joker大相径庭,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直接没有共通点。就拿昆丁美学经典的《杀死比尔1》来说,刘玉玲和乌玛·瑟曼在影片的结尾于落着大雪的日式庭院里决斗。彼时院子里面小桥流水都已经被纷纷的白色素裹掩埋,而刘玉玲换换地脱下鞋子,踩着分趾袜在雪地里一步一步走近对面穿着一身姜黄的乌玛·瑟曼。她是一身雪白的,就像是庭院里扑簌扑簌的雪花一样,除了鲜红的发簪在黑色的髻后随着步伐摇晃。整个场景此时几乎无声——只有如钢针一样的紧张感在蔓延。这一刻的美是瞬间的,而就在刘玉玲被乌玛瑟曼一刀捅穿,她的鲜血飞溅到白皑皑的落雪上的时候——这股美就变成了永恒,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凝固琥珀。


这和joker里面许多的场景几乎达成了无声的共识,就像电影结尾最后时分,在被踏出一个一个血脚印的走廊里,暴动的囚犯背影中,那放射性的玻璃窗的强光一样。在这一瞬间时间就已经被无限的拉长,你几乎感受不到有分秒在踢踢踏踏的流走,其他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就像世界已经在崩塌垠灭,而只有眼前如同上帝乞怜的圣光永存。这样的表述在整部两小时的电影里有许多许多,导致观看的两个小时就如同一个世纪漫长,也像一分钟短暂,这正是将空间无限放大,充满张力又寂静无声的独特的一种美学有力的体验。



为什么,我在看完电影之后无声的询问自己,我们总是会被这样癫狂,混乱,背德的画面所吸引。而这似乎是美学发展上跨不过去的一道沟壑,因为关于描述美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的掺杂着罪恶和狂欢。就像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里面的那位小女孩糅合了纯真、肉欲、天然、世故为一体,就像是散发红酒香的百合花。而正是这种矛盾的集合使得她成了美的象征,亨伯特内心跨不去的黑色阴影。书里面让人印象最深的那句话,“人性中的道德感是一种义务,而我们则必须赋予灵魂以美感。”似乎非常完美的解释了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根深蒂固的矛盾。灵魂的美丽无关乎世界上的价值,也不在于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它是一种无法用逻辑解释清楚的近乎动物性的直觉,而就是这种直觉使得人类超越其他物种之上。在《穿裘皮的维纳斯》里,美是穿着皮衣扬起皮鞭,脚踏黑色漆皮高跟的性虐待女王;《魅影缝匠》里,美是扭曲颓废的爱情的狂欢曲,是给爱人注射的安眠药;我们认知的美丽总是越不过暴力,爱情,性,毁灭。似乎这些超越俗世的癫狂情感是灵魂的强心剂,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灵魂无法跳跃,而没有了跳跃的灵魂我们也无法欣赏到美的存在。



三,最后的一点点小总结



看完电影之后我思考的最多的就是何为美丽,我们如何定义美学?然后翻阅朱自清,瞬间就被他的刹那主义所吸引了。此时此地此我,只有这样的时刻才可能迸发出美学的欣赏,就像詹明信分析神经分裂病人的哲学观和美学观的时候提到:“"由于时间的连续性被切断,对于当前的体验变得强而有力,极为生动而且’物质化’:精神分裂者面前的世界极为浓烈,具有神秘而压抑的色彩,闪烁着幻觉的力量。”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将浓郁的瞬间快感和美学结合在一起,而这也就是joker高潮段落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两个小时压抑的大提琴独奏,广角慢镜头的缓慢切动,还有明暗的交合,都是在为最后他坐在警车里的灿烂如炫光的暴乱之美铺路。那短短的几十秒就像是天上爆开的烟花,窒息而眼花缭乱。所有人的情绪和思考都在瞬间被拉远——关于电影之外的世界好像是在另一个维度一样遥远,而欣赏这样的画面也仅仅只是欣赏,单纯的,沉浸式的将自己掩埋在画面和声音之中——这如同潮水的窒息体验,脑海中炸裂的快感,是我2019迄今为止看的最成功的电影动态描写。



而我又不知道为何直接联想到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虽然同样通篇都是关于美学的单纯描述,给我最强冲击的还是结尾的时候,焚毁金阁寺的那熊熊大火。沟口虽然焚烧金阁寺的理由是因为觉得美丽的东西都即将被美军销毁,还不如自己付之一炬。但是我却认为全书当中最美的金阁寺,沟口一生中追求的那个美丽的幻影,最终实现的时候就是在烈焰滔天吞噬它之时。当沟口点燃那一把大火,冲出金阁寺,也许在河边回眸看到那栋壮丽精致的建筑在火焰里盛放的一瞬间,他想到的不会是毁灭,而是涅槃。就和Joker坐在警车里面一路驰骋向阿卡姆,看到车窗玻璃倒影上崩塌的哥谭一样,我觉得他看到的也不是无政府的混乱末日,而是诞生于混沌之中怒放的红色玫瑰吧。


END


 




 




 












[1] 虽然关于是否真的是莎士比亚爱人文学家充满了争议







评论

热度(29)